羽毛是樹
Feathers as Tree
2017~
Feathers as Tree
2017~
當時走在台北萬華區的青年公園附近,我撿到一顆躺在樹下的鳥巢,這讓我想起了高雄果貿國宅社區以及人們為了自殺而從國宅高處跳下的故事;果貿國宅的建築外觀為高聳且巨大的弧形結構,纖細的鐵窗造形以相連的三間三角形陽台為一個樣式在變化,緊挨著彼此相當密集,許多當地人稱之為鳥籠。在都市生活往往都有種居住經驗:往窗外望出去的風景幾乎是另一棟的建築外壁,有時甚至緊鄰對面的窗。而在跳出鳥籠中的人所帶給我的墜落感延伸之下,速度變得緩慢以及無限延伸,羽毛是樹系列對於這樣環境和事件給出一種遺憾 回應,此系列目前仍在持續創作中。
我在地面尋找並拆解每個撿拾到的鳥巢,我在鳥巢中會發現許多材料,樹枝、落葉、蟲鞘、塑膠、菸蒂、廢棄物的碎片…,鳥巢的內部如同了這個世界的縮影,我撿拾這些證據做成雕塑,然而落巢相當脆弱,拆解時經常由於過份小心導致發抖,而失手將材料捏碎或折斷,重組過後的脆弱方體拼湊成充滿空氣,我以這種建材來構成,想表達的是一個荒涼的場所,無法居住,雖然枯枝浪漫的交疊、纏繞,但這個曾經孵育生命的窩如今卻是空空蕩蕩。
每一個房間的大小會依照原巢的尺寸、密度和材質來決定,除了大致上為 長方體造形和前方有一個三角陽台外,內部會根據各巢不同建材所帶來的靈感來進行,這些材質從蟲鞘到蛇皮甚至鐵絲都有,在此系列中我不會再去取用除 了巢本身以外的材料置入,除了 183 號這件作品,我想要在此說明。
羽毛是樹這個系列本身充滿著許多拾起與墜落的動作,上與下的關係:一 隻鳥啣起成長發芽後又飄落的枯葉放入巢中,巢墜下而我再拾起重組。183 號 的前身是綠繡眼的家,進入製做尾聲時,正好有與父親一同攀登玉山的計劃,以及更大的目的:最高處的落葉。我到達了海拔 3952 公尺的尖端,發現在三角點下有一棵植物,我將植物下方的落葉放入了編號 183 的陽台中,最後,我想 要解釋落葉在陽台中的原因。在果貿國宅的外觀上,最明顯的就是密集的纖細鐵窗,我們能穿過這些不 同造型的鐵條來觀看內部的結構,而這個內部結構也只能看見每戶都統一的三角陽台,我對整個建築物的觀察到此為止,在每個落巢中發現任何的樹葉,我都把這些樹葉放在房間外的三角陽台地面上,我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對應下一件作品,樹是羽毛。
攝影:許博彥 (願子工作室)、奕彣、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